近期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多项宏观经济指标,比如: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今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4.0%,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同比增长6.8%,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只有0.3%……
与前三个月的增速相比,上述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,表明我国经济在4月份遇到了较大的阻力。特别是居民消费部分——前4个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.2%,消费信心不足。
这就是近期,我国多位经济学家提出要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,保住就业与消费,释放经济发展潜能,确保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背后逻辑。但当前的指标却依然显示,居民消费仍未能实现明显改善。
那怎么办呢?包括李稻葵在内的多位知名经济学家给出了他们的观点:在保障物流,推动企业生产与运营顺利进行的同时,需要重点保障居民消费信心,并给出了“直接给老百姓发钱,激励消费复苏”的建议。
经济学家的建议,您觉得可行吗?
直接发钱补贴老百姓,激励消费复苏,对于这个建议,网友们认为可行吗?南生认为,需要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,首先是:目的与手段,需要匹配——给老百姓发钱,这是手段。目的是,激励消费复苏。
以南生的父母为例,他们是典型的“勤俭、持家”的性格。过年时,孝敬给他们一些钱,要么被偷偷地放在了我的行李箱底部,最终又回到了我的手中;要么就被他们存起来了,根本舍不得去消费。
南生相信,这样的老百姓,在我国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。因此,直接发钱的效果,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——与其这样,不如发放消费券。这同样可以起到补贴老百姓,激励消费复苏的目的。
其次,给富人和普通老百姓发钱补贴的效果,也是不同的。对那些有钱人来说,账户里多两三千元,少两三千元,没有什么不同——激励他们增加消费,不能只是简单地发一点钱或消费券。
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口袋里多两三千元,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较大比例的普通老百姓家庭,一个月消费支出可能就只是两三千元。这就告诉我们:补贴,也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,推动效果最大化。
第三,发钱补贴消费,能激励一时,后面该怎么办呢?稳增长、保就业、促消费,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尽快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;完善福利制度,优化再分配制度,让我们这些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,才能激励消费信心。
第四,发多少钱呢?这个问题,很重要。补贴的金额不大,起不到激励消费复苏的目的。发多了,会抬升通胀。底层老百姓原本就较为稀少的“存款”,会被通胀因素稀释,变得更低,副作用不可低估。
在疫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的背景下,在就业环境依然不稳定的背景下,需要多种激励手段共同实施。发钱或消费券,这个建议值得关注,特别是在提倡内循环的大背景下,具有较好的前瞻意义,但需要精准实施。本文由【南生】整理并撰写,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【南生今世说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