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一年清明季,又是缅怀追思时。清明是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重要传统节日,清明祭扫活动也是殡葬工作改革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。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在破旧立新、综合施策中让清明祭扫新风更加深入人心、见行见效,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、习俗融合,让传统的祭扫习俗与社会文明发展同步,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提高认识,主动担当作为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殡葬祭扫蕴含着祭祖、尽孝、缅怀、家和、生态等丰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。实践中,我们应从全面深化改革、保障和改善民生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,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围绕移风易俗、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、群众受益的殡葬改革宗旨,引导绿色低碳祭扫,为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提供有效保证。把做好清明祭扫工作纳入民生保障和社会发展稳定工作大局,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,推动将文明节俭治丧、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低碳祭扫转化为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,培育厚植文明、节俭、绿色、生态的殡葬新风。统筹部署、积极作为,将公益惠民理念引入殡、葬、祭各环节全流程,加强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,持续深化丧葬习俗改革,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基本殡葬需求。
优化服务,满足群众需求。做好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和常规殡葬服务工作,既是对殡葬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检验,也是展示殡葬行业形象和加强行风建设的有利时机。实践中,我们要坚持需求导向,创新和细化工作举措,增设服务网点和便民窗口,拓展咨询渠道和代客祭扫等功能,开展适应群众需要、体现文明进步的祭扫活动,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,主动为群众祭扫提供优质服务。工作中,应始终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充分考虑不同群体,特别是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的特殊情况,设置绿色便捷通道,提供多种多样志愿帮扶和无障碍服务保障,满足特殊群体祭扫需求。加强日常殡葬服务管理,严格落实服务项目、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,规范殡葬收费行为,开展殡葬用品、祭扫用品市场监督检查,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。同时,规范网络祭扫秩序,确保在文明、规范、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发展。
安全第一,确保平安祭扫。安全不容懈怠,生命重于泰山。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安全文明有序。实践中,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坚持底线思维,严格落实“人防、技防、工程防、管理防”安全防范措施,以“隐患就是事故”的态度,全力做好殡葬重点场所、关键服务环节、重要设备用品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,强化预警监测,落实应急措施。加强清明祭扫风险信息交流,强化民政、公安、交通、消防、林业等部门协作,推进祭扫场所火源风险监测工作,形成各司其职、各负其责、齐抓共管的清明祭扫工作格局,统筹做好清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。引导群众文明祭扫,讲清焚香烧纸利害关系,解说无烟墓园相关规定,示范文明祭扫礼仪规范,用件件暖心故事讲好惠民政策,鼓励引导群众于青松翠柏掩映的生命纪念园折柳踏青,寄托哀思,缅怀先烈,礼赞生命,让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”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。
信息互通,增进理解认同。清明节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殡葬行业、聚焦殡葬话题的特殊时期。实践中,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,推动信息互通,凝聚改革共识,接受社会监督,增进理解认同。一方面,坚持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通过举行媒体通气会、殡仪馆开放日等活动,积极主动提供有价值的素材,回应公众关心、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,广泛传播行业规范发展正能量,让主流声音、祭扫新风成为主导。另一方面,尊重多样化,承认差异化,把清明祭扫与传承逝者精神文化相结合,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,将情感抒发、低碳祭扫和文化传承融为一体,让线下家庭追思、集体公祭和线上祈福缅怀、远程告别等方式,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,使安全文明有序祭扫与生命文化传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,促进行业稳健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