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距离厦门仅2小时车程,却远没有厦门那么有名;它是台湾古早味的源头,却并不如宝岛那般被游客蜂拥...要不是去年申遗成功,恐怕没多少人会把它列进必游List。
泉州,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
这里是官方认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。在马可波罗的笔下,“刺桐港”(泉州)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,遍地黄金。千年前,全世界在泉州路过。举个栗子!在泉州港口贸易最鼎盛的元朝,泉州的外贸收入几乎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三,源源不断的商品销往南洋、印度、欧洲等地。其中,最著名的商品是“刺桐缎”,SATIN,英语中绸缎的专有名词,正是“刺桐”在阿拉伯语里的读音 Sjetun 演变而来,特指泉州产的织锦缎。而作为因海运而兴的城市,多到数不清的宗教文化元素也是泉州非常独特的城市符号。泉州号称“世界宗教博物馆”,各国各种信仰的商旅云集,几乎让泉州成为了当年中国宗教最自由、思想最开放的城市。大量阿拉伯人、波斯人、欧洲人涌入泉州做生意,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他们的痕迹。而如今你走在这座城市里,依然可以依稀感受到当年的繁华:一条街往下走,关公、岳飞、佛祖、安拉、耶稣、妈祖、土地公...互为邻里。清真寺宣礼塔响起礼拜声、天后宫里飘出氤氲香火、天主教堂里响起虔诚祷告、佛堂中传出幽幽梵音…
泉州是个众神狂欢之所,世人与神袛为邻:道教、佛教、伊斯兰教、印度教、基督教、摩尼教(明教)、犹太教在此和谐共存…
街头繁复的宗教信仰是璀璨文明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,更是它最让人着迷之处。 唐朝古刹开元寺、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清真寺、小清新粉色天主教堂以及道教特色的关岳庙...
清真寺和关帝庙比肩而立,开元寺的双塔静默千年;一条短街,能烧高香也能做礼拜,能求关爷也能拜妈祖,哪怕你当街磕头,也没有人对你侧目。
在泉州城市行走的过程中,走近这些庙宇,参与到当地人拜神的活动中去,你会发现信仰的力量。
舌尖上的泉州
闽南“古早味”小吃之魂
而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泉州还是一座美食之城。在著名吃货陈晓卿眼中,全国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像泉州这样有如此丰富的美食小吃。
泉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“古早味”?其实,这也与泉州的地理环境分不开。
泉州面海背山,偏居一隅,远离中原,在海运没有大兴之前,其实是相对封闭的。魏晋时期,因为中原战乱,大量中原人南迁(史称“衣冠南渡”)。
其中,就有部分中原士族就来到了相对封闭安全的泉州。(如今泉州的晋江、洛阳江,或许就蕴含着当初南迁汉人的乡愁。)
而因为远离中原,重山阻隔,泉州一直在吸纳中原的文化,却很少给反馈,因此保留了许多非常久远的从中原传入的味道和食物。
如今,充满年代感的街巷里仍藏着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美味,堪称闽南“古早味”小吃之魂。
而海外文化的传入,也让泉州融合了不同文化的美食元素。
上到酒店餐厅、下到街边小摊,不论你更钟情地道的旮旯小吃、在地的新鲜海鲜、还是阿拉伯人传来的牛肉…“舌尖上的泉州”只愁你没有更大的胃来装~
闽南舌尖之旅 吃遍旮旯小吃和古早味道
即使这份小吃名单上是你知道的食物,可能也和你印象中的大不一样:
比如做了一百多年的绿豆饼,整个泉州城绿豆饼无出其右者;一家有年头的海蛎煎店,松散鲜滑,多汁可口,且很便宜; 吃过泉州的肉粽你会觉得之前吃的都不叫粽子,一个肉粽里塞了七八种料,淋上秘制的花生甜辣酱拌匀,佐上一碗肉燕汤…
泉州是多元而精彩的:它既是吃货们最爱的美食天堂,也是文化厚重的历史古城,更是一个悠闲自在的度假胜地。
“涨海声中万国商”、“半城烟火半城仙”。奋勇拼搏、开放包容,一直是泉州这座城市骨子里的精神印记。如今,它依然是福建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,GDP常年占据全省头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