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中国吃面地图之中原篇,在天津捞面成席是什么样的体验?小碗干炸儿的炸酱面是不是让你垂涎欲滴?福山拉面是不是拉面的扛把子?那一碗羊肉饸饹面曾是我肚子里太阳…… 文|金甲叁 前言
面条,人生至味也!
中国人吃面,讲究颇多,寓意更多。一碗面,不仅能解口腹之欲,其中还象征着福禄寿喜等诸多美好。
私以为,面条与筷子是中国人在餐桌上最伟大的发明。柔滑的面条最宜用筷子夹取,哧溜哧溜地滑入腹中,那一份熨帖只有中国人才懂。
想用三言两语来讲明白中国面条的滋味,并不是一件容易事,盖因国人深谙面之三昧,二则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之美味面条更是灿若星海,不胜枚举。
在下意欲蚍蜉撼树,付诸笔端试解各地面条之风味。未免连篇累牍,引诸位看官之不快,今日先说“中国吃面地图”之中原篇。 烩面 河南的面
既然说到中原,一定要先讲到河南。
河南,自古乃四战之地,这里的每一粒土壤都沁润着历史的味道。
河南之面条,自汉魏以来称之为汤饼,至北宋年间汴梁(今开封)便有食肆供应“大奥面”,流传至今便是河南烩面。
烩面,以羊肉烩面为最。
烩面精华全在于汤,选用羊肉、羊骨煮制五个小时以上,大火滚小火煲,汤水白亮,犹如牛乳一样,故称之白汤。
煮面时,将面拉成薄条,放入羊肉,佐以黄花菜、木耳、水粉条。端上饭桌,搭配香菜、辣椒油、糖蒜等小碟,其味更鲜。
因烩面的滋味讲究面筋肉烂,味道浓郁,售卖的价格便宜,物美价廉的烩面成了中原地带最典型的风味小吃。
2013年,我出差到郑州,因事务繁忙错过饭口,当地同僚拉着我去吃烩面,他说,天凉夜深吃烩面才最是暖身。
Duang!一碗烩面砸在面前,那硕大的份量让我虎躯一震。
作为一个素来以大为美的东北人,就分量这件事儿上,我还是见过一些世面的,可面对这一大碗烩面,我大摇其头。
朋友说,你吃吃看,一准吃得下。
说来奇怪,那一大碗烩面最终还是滑入我的腹中,汤鲜味美,面条软滑又不失筋道,再嚼上一颗糖蒜更是开胃。
那一碗烩面吃得我,大汗淋漓,寒气尽去,好不痛快!
炸酱面 北京人的心头好
炸酱面,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,以北京炸酱面为贵。
北京的炸酱面,颇为讲究,京城里诸多老饕不以珍馐美味为贵,偏偏钟爱这一碗炸酱面。
炸酱面上的时鲜小菜,以掐菜、黄瓜丝、水萝卜缨、芹菜末为基本面码。如果讲究,吃什么面码要看天时,春天里要吃香椿芽、青豆嘴、青蒜,夏天时要吃鲜豌豆、新蒜、扁豆丝、韭菜段,可谓是“不时不食”也。
至于炸酱,各家皆有独到的手艺。
民国时,京城老饕梁实秋先生曾在散文集《雅舍谈吃》中的一篇《面条》里这么写道:“二荤铺里所谓“小碗干炸儿”,并不佳,酱太多肉太少。我们家里曾得高人指点,酱炸到八成之后加茄子丁,或是最后加切成块的摊鸡蛋,其妙处在于尽量在面上浇酱而不虞太咸。这是馋人想出来的法子。”
我曾按此良方进行炮制,炸酱中加茄子丁的味道要好于加摊鸡蛋,当然茄子丁最好过油,否则生茄子味有些夺味。
至于炸酱面的面条,私以为,还是抻面最佳,那一口咬劲儿才最是重要。
如果吃炸酱面,用刀切面,吃起来有些软糟,口感上便落了一层。不过在家吃炸酱面,并不是人人都有抻面的手艺,退而求其次,切面也可以就和了。
记得曾在北京的那些年,我结识了一位当地好友,其父鳏居多年,做得一手上好的炸酱面。
因大叔与我同好象棋,大叔棋艺不高,但棋瘾甚大,每每以炸酱面诱我。于是每逢闲暇,我便要从通州奔赴安定门,就为了那一碗炸酱面,耗费了许多脚力。
大叔的炸酱面,面条是自己抻的,筋道弹牙。时至今日,我已离开北京三载有余,每每想来仍不禁垂涎。
四碟捞面 在天津捞面可成席
天津的四碟捞面,堪称中国最豪华的打卤面。 “九河下稍天津卫,三道浮桥两道关”,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津人刁钻的口味,吃一碗面条,都吃出了“吃席”的体验。
在天津,吃捞面是一件正经事,各个时令,如入伏、夏至,以吃捞面作为固定风俗,就连家里的喜事儿,如婚嫁、寿宴、百日宴、乔迁宴,更是少不了与这四碟捞面沾亲带故……
四碟捞面的四碟,实为四碟炒菜,时下最认可的四碟为:清炒虾仁、韭黄摊鸡蛋、糖醋面筋和韭菜香干。
按照老天津卫的讲究,四碟应随着四季变换。
春季的四碟以炒虾仁、桂花干贝、溜蟹黄、蒜子烧鱼丁为首选。夏日的四碟则要豌豆炒虾仁、炒龙凤丝、红烧干贝、梭鱼丁。
到了秋季,四碟要用炒青虾仁黄瓜、炒河蟹、软溜鱼扇、银针面筋丝。而冬天就要准备炒玉带虾仁、韭黄银针面筋丝、溜紫蟹、桂花鱼骨。
捞面,实则是打卤面,多为三鲜卤,以肉片、鸡蛋、木耳、虾仁为主。当然,富庶人家也有用海参打卤的。
四碟捞面成席,不仅有四碟炒菜,还要配上八种菜码,取“四平八稳”之意。
在天津,吃四碟捞面极有仪式感,面菜卤三分天下,满满当当一大桌,气势恢宏。要吃上这么一桌捞面席,恨不得扎上领带以示重视。
郭城摔面 在山东 被摔出来的面
在山东,有一种被摔出来的市级非遗面条,郭城摔面。
郭城摔面的制作,看似与拉面有相似之处,实则有着明显的区别。
郭城摔面并不用蓬灰,而是放入碱和盐,常言道“碱是骨头,盐是筋”,摔面的以摔代揉,面条更具韧性,可见摔面的口感一定不同凡响。
郭城摔面可抻出许多样式,如粗丝面、细丝面、三棱面、宽面、窄面、空心面等,深谙摔面口味的老客都有自己得意的样式。 郭城摔面,始于清朝康雍年间,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,因出自郭城村而得名,现已经成为海阳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地方小吃。
吃郭城摔面,有咬头,有嚼头,传统的汤头为牛骨汤,加牛肉、葱花,如果有牛尾汤最有风味。
现如今,郭城摔面的口味更为丰富,有干扒皮狼鱼肉、五花肉、韭菜梗、鸡蛋等做卤,滋味迷人。
山西 刀削面
刀削面,还看山西! 三晋大地,自古以吃面称雄,其中名扬海内的便是刀削面。 刀削面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,相传蒙元入主中原,禁止民间使用铁器,一把菜刀由十户人家轮换使用,用完之后还要上交。
有一位老汉,家中已和好面团,只待老汉去取刀,可惜被别人家取走,回家路上偶得一块薄铁皮,灵机一动,拿回家削面,不想削出的面条形如柳叶,口感绝佳。
于是乎,这事儿一传十,十传百,传遍了三晋大地,流传至今就有了这碗刀削面。
刀削面,对于我来说,颇有情感。
大学毕业后,刚参加工作,兜里钞票少得可怜,每天下班便吃上一碗刀削面。记得那时候的一碗刀削面只需三元钱,配上一碟免费的咸菜丝,秃噜一碗面下肚,怎一个熨帖了得。
哪怕到了现在,隔三差五我还是会嘴馋刀削面的滋味,妻子甚为不解,你怎么那么爱吃刀削面?
她哪里知道?我吃的那是年少时的回忆…… 福山拉面 山东拉面
福山拉面,山东的拉面。 福山拉面,又叫福山大面,山东省烟台市的一道传统名吃,据传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。 说起拉面,人们常常会想起遍布街头巷尾的“兰州拉面”,殊不知论起拉面,山东的福山拉面实则是拉面中的翘楚。(当然兰州人坚守着牛肉面,对于所谓拉面并不感冒)
福山拉面的面条可分为圆条和扁条两大类。
其中圆条细分为:绿豆条、匀条、细匀条、一窝丝、龙须条等。 而扁条又有:带子条、灯草皮、扁条、韭菜扁、一窝丝韭菜扁等。
福山拉面的卤子有:大卤、温卤、炸酱、肉丝、虾仁、三鲜、海味、清汤、干拌、烩勺等几十种。
面条与卤子的搭配,大抵是浓汁配粗条、清汁配细条、炸酱配扁条。
藁城宫面 河北的挂面
藁(gǎo)城宫面,谓之宫,盖因曾进献于皇宫。 藁城宫面,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区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 藁城宫面是一种手工挂面,工艺独特,面条细而空心,色泽油亮洁白,粗细均匀整齐。
相传明朝时期,藁城一带便有制面的手艺人,以精通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。清光绪年间,藁城宫面进贡皇宫,被列为宫廷佳品,得名“宫面”。
《藁城县志》曾记载:“吾邑之挂面,系土人所艺,味极适口,相传数百载,曾进贡清皇室,故名产也。
藁城宫面,因其为手工制作,故耐煮不糟,回锅不烂,较有口劲。
煮熟的藁城宫面,锅中汤水清澈,色泽油亮,面条入口筋通爽口,不粘不糟,佐以浇头卤子,食用简便,营养丰富。
饸饹面 北方人的面
饸饹面,中国北方的传统面条,在晋蒙冀鲁豫陕甘等地颇为常见。 山西曲沃饸饹面,河北无极西关饸饹锅、河南郏县饸饹面、内蒙古乌兰察布荞面饸饹皆是在当地远近驰名的饸饹面,各有特色。 饸饹面在山西大同、河北邯郸、内蒙古中西部、甘肃庆阳、甘肃平凉、宁夏盐池皆能吃到。
制作饸饹面,要有饸饹床子。 饸饹床子架在锅的正上方,将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,再压住杠杆把面挤成长条落入锅中煮熟。
第一次,吃饸饹面还是上大学的时候。 那时候大学食堂里新开了一家饸饹面,当地同学兴致勃勃得带我去吃,透过玻璃窗第一次见到饸饹床子,惊觉发现我老家冷面的压制方式与此颇为相似,不仅觉得亲切。 那是一碗羊肉饸饹面,在那个深秋早晨,吃罢直觉肚子装着一个太阳,浑身暖烘烘的…… 结语
中国吃面地图之中原篇,就这么早早收场了!
我知道,我一定会被诸位看官老爷们啐上一脸唾沫星子……中国的面条太多了,哪怕说成一城一味,都是对面条的藐视。
不知道,你们家乡的面条是否上榜? 在你的心里,还有什么面是最让你难以舍弃的美味?
评论区,走一波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