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国内各地此起彼伏的疫情让大家感觉到了病毒变异的威力,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,奥密克戎变体已经成为了系统传播的优势毒株,逐渐替代了德尔塔变体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流行,作为一种单链RNA病毒,新冠病毒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变异性,而在延续至今新冠疫情中,病毒的这种变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从原始毒株到后来的阿尔法变体,再到后来引发欧美大流行和我国去年各地散发疫情的德尔塔变异株,再到现在正在主导全球大流行的奥密克戎变体,新冠病毒的变异能力,为全球的疾控防疫和卫生系统,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。
而近日,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报告,科学家们正在密切监测一种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——XE变体,这种变体是两种奥密克戎毒株的混合变体,这种变体已经在英国报道了超过600例。
根据报道,这种新的变异株,在今年1月19日被首次发现,科学家们正在密切关注这种突变,看看它是如何发展的。然而,英国卫生安全局也表示,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得出它会成为优势传播毒株的结论。
新冠XE变异株是什么?
想要搞明白这种突变体,就先要搞明白什么叫重组变体。如果一个人同时感染两种或更多种新冠病毒时,这些病毒就有可能在患者体内发生重组,而生成重组变体。这种重组意味着遗传物质在患者体内的混合,进而形成一种新的重组变体,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英国发现的三种重组变体——XF,XD和XE变体,其中XD和XF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BA.1亚变体的重组体,也就是前一阵子曾经上过热搜的德尔塔克戎变异株,而这次引发重视的XE重组体,是奥密克戎BA.1和BA.2的重组体。
目前在英国,XF变体病例有38例,但自2月中旬以来,未发现任何新的病例,也未发现存在社区传播的情况。而XD病例目前在英国尚未被发现,全球数据库共报告了49例,其中大部分发生在法国。这也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:那就是大多数的重组变体并不会为病毒带来任何优势,反而可能会迅速消亡。
迄今为止,英国已经确认了637例XE(Omicron BA.1 和 BA.2 的重组体)病例,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,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得出这种变体的生长优势和其他特性的结论,但也有相关研究表明,XE的传播速度非常快,相较于目前传播能力最强的BA.2,还要高9.8%。这表明XE具有大范围流行的潜力。因此,也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重组变异株之一。
在英国卫生安全局的变体技术简报中,还对目前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BA.2做出了最新分析。根据估计,目前BA.2目前已经成为了英国传播的绝对主力,占据了90%以上的感染病例,而东南部的患病率最高,高达96.4%,也就是说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奥密克戎BA.2变体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优势变异株,同时报告中的持续分析也指出,与BA.1相比,没有证据表明感染奥密克戎BA.2会导致更高的住院风险。
对于XE这种变异株,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,对于这些重组变异体,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随机的组合,这种组合多数情况下都会自然消亡,但也有较小的概率会成为下一代的优势毒株,XE毒株能否取代奥密克戎BA.2成为更具传播力的优势毒株,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监测和时间的验证。
奥密克戎已经取代其他变异株,是好事还是坏事?
相关研究显示,奥密克戎已经成为了全球大流行的绝对优势毒株,约占全球所有变种的99.5%,对于病毒来说,同样也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,具有更强传播性的奥密克戎毒株,在与它的同胞兄弟的竞争中,压倒了其他对手,目前已经成为了最具优势的传播毒株。
虽然从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来看,奥密克戎变体导致的住院率和重症率比其他新冠病毒变异体要更低,无症状感染者大幅增加,但由于其超强的传播特性,造成病毒广泛传播的可能性,和导致部分人二次感染的可能性,从这个角度来说,虽然毒力变弱,但传播性超强的这种特性,使得奥密克戎同样也会为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,这也是我国近期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居多,但仍然不能放松防疫措施的重要原因,因此,我们很难把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当成是一种大号流感,也不能放松目前的防疫工作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?接种疫苗,使体内产生抗体,是一种相对稳妥的办法,但对于疫苗加强针是否要随着时间的延长,再次接种的问题,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50岁以上人群中推行第四针加强针,而如果能够研制出针对奥密克戎的有效疫苗,对于病毒的防控就会更加有效,但目前的比较难的是,针对新毒株的疫苗研发需要时间,而病毒又似乎总在不断变异过程中,疫苗研发的速度如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,这些研究工作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。
除了疫苗之外,如果能够出现对抗病毒的特效药,并且能够在产能上跟上需求,也是遏制病毒扩散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,特别是能够降低重症发生率和老年人感染死亡率的特效药物,是目前迫切需要的,希望还会有更多的便宜,好用的特效抗新冠药物问世。
对于我们个人来说,目前能做的,仍然是积极做好个人防护,勤洗手,勤通风,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流动和聚集,在疫情尚未得到遏制的前提下,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政策,做好疫情防控就好。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【新浪微博】